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15的文章

胃鏡檢查真的那麼難過嗎?

圖片
  大部份的病患在聽到醫師告訴他要做胃鏡檢查時,第一個反應就是,聽說做胃鏡很難過,我不想做! 1.       做胃鏡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其實一般所說的胃鏡檢查,它的全名應該是「泛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它是利用一根以黑色塑膠包裹的導光纖維,由口腔中伸入上消化道,它檢查的範圍包括食道、胃、十二指腸球部及十二指腸的上半部。 我們利用光源器所發出之強光,經由導光纖維可使光轉彎之特性,使我們由肉眼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上消化道內許多的病變。需要時更可由胃鏡上的小洞伸入夾子做切片檢查。 2.       那些人需要接受胃鏡檢查呢? 1. 一個星期以上有上腹部不適的人,或者上腹部不適和飲食有關的人。這些人有上消化道疾病之可能性較大,為了作確實之診斷,以利「對症下藥」就需要接受胃鏡檢查。 2..    吐血或解黑便的病患,有上消化道出血之可能,為了診斷和治療,因此需要做胃鏡檢查。 3.    上消化道鋇劑檢查(胃 X 光檢查),發現有疑問而無法作診斷時。 4.    缺鐵性貧血而找不出原因時。 1.       消化性潰瘍等疾病,在治療後作追蹤檢查,看是否完全痊癒,以作為停藥或改藥之參考時。 2.       對已知之上消化道腫瘤作切片檢查時。 3.       誤食異物,想利用胃鏡取出時。 4.       四十歲以上,尤其有胃癌之家族史者,最好年年接受胃鏡檢查。 3.       是否每個人都可以接受胃鏡檢查呢?小孩和老人也可以嗎? 是的,幾乎所有的人皆可以接受胃鏡檢查。在北醫胃鏡室之七千個檢查病例中,有小至三歲之幼兒,亦有高至八十九歲之老先生。不過以下有些人卻是做胃鏡之禁忌者: 1.       完全無法合作的病人:在我們的經驗裏有些人一看到胃鏡放在嘴邊就嘔吐不止,有些人更用手去抓。此種情況下,醫師祇好放棄。 2.       食道狹窄,胃鏡無法投入。 3.       有先天性之食道異常,例如憩室等胃鏡無法順利通過者。 4.       有心肌梗塞之病史或有嚴重之肺疾病如氣喘等。 5.       吞食硫酸或鹽酸等腐蝕性藥劑之早期。 4.     聽說胃鏡檢查很難過,是否可只作胃 X 光檢查,而不要做胃鏡檢查呢? 理論上,如果由很有技巧的消化系

陳盛煊醫師談胃癌

                              看到「癌」這個字,不期而然的總會令人想到死亡的亦步亦趨,如影隨形。「癌」果真如此無藥可救嗎?胃癌可以早期發現嗎?現請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胃腸內科主治醫師陳盛 煊 大夫來和我們細談這個問題。 什麼是胃癌?         陳盛煊醫師告訴我們,只要在胃裏面長出了惡性腫瘤都是「胃癌」,包括胃腺癌、惡性肉瘤、惡性淋巴瘤等,其中胃腺癌佔胃惡性腫瘤的百分九十五以上,因此,一般所說的胃癌,指的大概就是胃腺癌了。 胃癌的發生率和年齡?          陳醫師指出,胃癌在台灣是常見的癌症,以榮民總醫院七十一年的統計,(從五十九 ~ 七十)年間,男性十大癌症中,胃癌高居第二位,僅次於肝癌,而女性在十大癌症中,胃癌居第五位。         以衛生署的統計,七十一年胃癌發生率是每十萬人中有 9.68 人,七十二年是 8.52 人。就北醫胃鏡室檢查之報告,胃癌被診斷出來的一般年齡為五十 ~ 七十歲左右, 30 歲以下者少見,不過有時仍然可見到。         而日本、智利、冰島都是世界上胃癌最多的地區,中國人的胃癌也不算少數了。 胃癌和食物有關係嗎?          陳盛煊醫師答,胃癌的確實致病因素到今天仍未定論,不過在文獻上有許多的報告指出,食物對胃癌的發生是有密切關係的。流行病學的研究指出,食物中的某些因素和胃癌有關,而各種族也因攝取的食物不同,有不同的胃癌發   生率。學者們認為致癌之因素大概可分成兩類: 1.       外來因素:包括一些已知的致癌物質,如食品添加物或硝化物等。 2.       內在因素:包括遺傳、激素、自體產生的硝化物或細菌的代謝物。 以上所說的外來或內在因素,可以單獨作用,也可同時互相作用,進而產生胃癌。 胃癌之症狀如何?         陳醫師回答,胃癌的臨床症狀差別很大,患者有時完全沒有感覺,一般的症狀有上腹疼痛、上腹賬感、食慾不振、嘔吐感、上消化道出血、體重減輕等,這完全看胃癌所在位置而有所差別,並沒有一種特別的臨床症狀可以考慮到胃癌的發生,所以,只要是有長期上腹不適,就該接受檢查。 如何來診斷胃癌呢?         陳盛煊醫師答說,胃癌的診斷主要靠上消化道 X 光攝影及上

認識消化性潰瘍

                                                              1.       什麼是消化性潰瘍? 所謂消化性潰瘍就是食道、胃、十二指腸等之黏膜,受到胃液之侵蝕而形成之深入組織的潰瘍;潰瘍發生於胃則叫「胃潰瘍」,發生於十二指腸就叫「十二指腸潰瘍」。 2.       消化性潰瘍是常見的疾病嗎?一般之好發年齡是幾歲? 在台灣消化性潰瘍是極常見的疾病,依北醫附設醫院消化系內科之統計,在接受胃內視鏡檢查的病患中有一半是消化性潰瘍,尤其是十二指腸潰瘍,約占卅八﹪,就年齡層來說,十二指腸潰瘍的年齡層較輕,易見於廿 ~ 四十歲左右,胃潰瘍的年齡層則較年長,易見於四十 ~ 六十歲。不過幾乎所有年齡層皆可能發生,在我們的經驗中有小至十歲的小朋友,亦有近九十歲之老先生。 3.       那些症狀出現時,我們需要考慮到消化性潰瘍呢? 上腹部疼痛是最常見的症狀,尤其是十二指腸潰瘍,會有餓痛而飯後減輕之情形。嘔酸水、上腹灼熱感,或脹感、食慾不振等皆有可能發生。有些十二指腸潰瘍的病人,來院就醫的最大原因是解黑便,上腹部反而沒有什麼不適。 4.       為什麼有些人易得消化性潰瘍而另一些人卻不易得,消化性潰瘍的原因是什麼呢?       消化性潰瘍的發生原因相當複雜,不過大概可歸納如下數種原因: 1.       情緒之不穩定和精神之壓力。 2.       飲食習慣不良,常吃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咖啡或不易消化之食物如糯米製品等。或者暴飲暴食或無定時定量等。因此,常見於計程車司機。 3.       藥物對黏膜之破壞:如類固醇、止痛藥等。 4.       氣候之變化,尤其是在季節交替之際。 5.       胃本身黏膜較弱,胃本身局部缺血或胃酸分泌太多。 5.       什麼檢查可以確定我已得到消化性潰瘍呢? 上消化道鋇劑攝影或胃鏡檢查皆可以。不過以後者較佳,因為表淺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有時易在 X 光檢查時漏失。若醫師有懷疑是消化性潰瘍,則我們就應該接受胃鏡檢查,以作為治療之依據。胃鏡檢查其實不會很難過,祇要處置得當,可以很愉快的做完檢查,北醫附設醫院胃鏡室至今約有六千人次之檢查,其中有數人曾做過八次以上。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