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消化性潰瘍

             
                                               
1.      什麼是消化性潰瘍?

所謂消化性潰瘍就是食道、胃、十二指腸等之黏膜,受到胃液之侵蝕而形成之深入組織的潰瘍;潰瘍發生於胃則叫「胃潰瘍」,發生於十二指腸就叫「十二指腸潰瘍」。

2.      消化性潰瘍是常見的疾病嗎?一般之好發年齡是幾歲?

在台灣消化性潰瘍是極常見的疾病,依北醫附設醫院消化系內科之統計,在接受胃內視鏡檢查的病患中有一半是消化性潰瘍,尤其是十二指腸潰瘍,約占卅八﹪,就年齡層來說,十二指腸潰瘍的年齡層較輕,易見於廿~四十歲左右,胃潰瘍的年齡層則較年長,易見於四十~六十歲。不過幾乎所有年齡層皆可能發生,在我們的經驗中有小至十歲的小朋友,亦有近九十歲之老先生。

3.      那些症狀出現時,我們需要考慮到消化性潰瘍呢?

上腹部疼痛是最常見的症狀,尤其是十二指腸潰瘍,會有餓痛而飯後減輕之情形。嘔酸水、上腹灼熱感,或脹感、食慾不振等皆有可能發生。有些十二指腸潰瘍的病人,來院就醫的最大原因是解黑便,上腹部反而沒有什麼不適。

4.      為什麼有些人易得消化性潰瘍而另一些人卻不易得,消化性潰瘍的原因是什麼呢?

      消化性潰瘍的發生原因相當複雜,不過大概可歸納如下數種原因:
1.      情緒之不穩定和精神之壓力。
2.      飲食習慣不良,常吃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咖啡或不易消化之食物如糯米製品等。或者暴飲暴食或無定時定量等。因此,常見於計程車司機。
3.      藥物對黏膜之破壞:如類固醇、止痛藥等。
4.      氣候之變化,尤其是在季節交替之際。
5.      胃本身黏膜較弱,胃本身局部缺血或胃酸分泌太多。

5.      什麼檢查可以確定我已得到消化性潰瘍呢?

上消化道鋇劑攝影或胃鏡檢查皆可以。不過以後者較佳,因為表淺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有時易在X光檢查時漏失。若醫師有懷疑是消化性潰瘍,則我們就應該接受胃鏡檢查,以作為治療之依據。胃鏡檢查其實不會很難過,祇要處置得當,可以很愉快的做完檢查,北醫附設醫院胃鏡室至今約有六千人次之檢查,其中有數人曾做過八次以上。

6.      消化性潰瘍要治療多久才會好呢?

由於消化性潰瘍的原因很複雜,因此雖然治好了,仍然很容易再復發,大概有九十%於潰瘍癒合後三年內再發,其中近半數再發於一年內。不過就一般來說十二指腸潰瘍至少需要六~八星期,而胃潰瘍需要三 ~ 四星期之有效治療。

7.      消化性潰瘍會不會變成癌症呢?

      十二指腸潰瘍至目前為止,未發現有和癌症有關之報告,不過若不治療或治療不當則可能會有以下之併發症;其中包括出血、穿孔、阻塞等。胃潰瘍大部份為良性潰瘍,不過有少部份之報告指出,良性潰瘍有可能轉為癌症。或者在診斷初期時本來就是癌性胃潰瘍。因此,胃潰瘍若不痊癒,醫師都不會掉以輕心。

8.      消化性潰瘍的病人,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那些事項呢?

1.      生活規律、心情愉快,並保持充足之睡眠。
2.      勿暴飲暴食,三餐應定時,且應細嚼慢吞。
3.      以下之飲食或食物禁食用:咖啡、茶葉等含咖啡因之飲料、辣椒、檳榔、酒(尤其是淡酒)、糯米、汽水、太甜或太油膩之食物。
4.      以下水果少吃為妙:香焦、鳳梨、檸檬、木瓜。
5.      禁煙,吸煙可引起膽汁逆流,因此對十二指腸和胃皆有傷害,亦使潰瘍之治療時間延長。
6.      藥物之使用應注意,勿用成藥,看病時應告知醫師消化性潰瘍疾病史,以防加重潰瘍之發生。

9.      消化性潰瘍用開刀治療是否較快好呢?

      消化性潰瘍一般以內科治療為主,因此,應看消化系內科的門診才對。況且,開刀後的後遺症有時比不開刀還多。因此,若非必要不要開刀。一般有以下情形之一,則可考慮接受手術治療。
1.      無法解除的上腹部疼痛,且治療已超過兩年以上。
2.      無法用內科控制的併發症,如大出血、幽門狹窄或胃部之大變形等。
3.      反覆發生的潰瘍出血。
4.      可能有癌症存在的胃潰瘍。

(1988/01健康世界145期 P.13-15)(新25期)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大腸X光攝影檢查釋疑

簡介上消化道X光攝影檢查

胃鏡檢查真的那麼難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