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現代化何去何從? 中西醫整合有可能嗎?
中醫藥現代化何去何從?
中西醫整合有可能嗎?
中西醫整合有可能嗎?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內科 陳盛煊
前 言
西元1986年,筆者曾於「台灣醫界」雜誌第29卷第6期發表了一篇題目為「從軟性藥物風靡法國談起」的文章。當時主要是有感於中西醫學論戰方興未艾,而此同時西方醫學界已將針炙醫學科學化,並發現治病之可能機轉。因此,筆者於文章中呼籲西醫師應從事更多有關「傳統醫學」(包括中醫藥)之研究。同年6月14日,中華民國醫事法律學會亦於華視大樓內舉辦「中西醫學統合的法制問題」研討會,各方專家群聚一堂,對中醫師及中醫院之管理、發展及中西醫學結合等亦有不少論點。然而也和以往有關的研討會一般,並無確切可行的結論。
時光荏苒,一晃眼十幾年就過去了。1999年元月在北醫胡俊弘校長指派之下,筆者很幸運地能夠參加「兩岸中醫藥現代化及發展之調查」大陸考察團,並與中華民國中西整合醫學會及立法院厚生會數位委員連袂訪問了北京、上海、成都、廣州四家重點中醫藥大學,除和領導們就學制及中西醫整合等有深入之討論外,亦對其所屬中醫院之中西整合病房等實地考察。以一個西醫師來說,收穫良多。也使筆者對中國在中西醫結合的方向和努力有更深的認識。
1999年7月4日,「兩岸中醫藥現代化現況及發展研討會」在台北市國立中醫藥研究所內舉行。同年12月28日,立法院厚生會黃明和委員於立法院第一會議室內召開「現代化中醫何去何從?」公聽會。中醫界許多推動中醫現代化及中西醫整合的醫師們都踴躍參加、發言及討論,人數眾多;只可惜參加者大部為中醫師及中醫藥相關人員。
由於西方「現代醫學」在面對疑難雜症的治療中,不免遇到瓶頸。因此,重新詮釋「傳統醫學」的所謂「另類治療醫學」漸漸地在以「現代醫學」為主流的西方國家中受到重視,經由西醫師以現代科學方法重新詮釋評估的結果,許多傳統醫藥(包括中醫藥),在西方被發揚光大。為什麼這些傳統使用的東西,能在西方被肯定呢?在台灣,中醫藥現代化何去何從?中西醫整合有可能嗎?中醫師有雙證書可以嗎?
十多年來筆者雖身為西醫師,然對傳統醫學能補足主流現代醫學之不足卻充滿期待,希望就所見所聞,提出數點意見,以作為大家的參考。若有不足,尚請指正。
現代醫學與傳統醫學
目前台灣和中國將醫學分成「西醫」和「中醫」,筆者以為並不合適;較合理之分法應分為「現代醫學」及「傳統醫學」。
現代醫學:此為目前世界先進國家所共同認定之主流醫學體系,它是一種以解剖、病理、檢驗、影像為主要診斷依據的實證醫藥學。它的診斷與治療可以被重複及量化。它的治療理論相當直接。
傳統醫學:它比較上是屬於區域性的醫學,是一種經驗醫學,由經驗的累積來作診斷及治療的依據。在東方有漢醫(中醫)、蒙醫、藏醫、印醫等等。在西方則有巫醫、草藥、偏方等等。它的治療理論屬扶正固本為多。
現代醫學:此為目前世界先進國家所共同認定之主流醫學體系,它是一種以解剖、病理、檢驗、影像為主要診斷依據的實證醫藥學。它的診斷與治療可以被重複及量化。它的治療理論相當直接。
傳統醫學:它比較上是屬於區域性的醫學,是一種經驗醫學,由經驗的累積來作診斷及治療的依據。在東方有漢醫(中醫)、蒙醫、藏醫、印醫等等。在西方則有巫醫、草藥、偏方等等。它的治療理論屬扶正固本為多。
主流醫學及非主流醫學
到底誰是現階段的主流醫學?而廿一世紀又是誰將成為主流醫學?此答案有可能影響到「現代醫學」和「傳統醫學」的整合,而推動整合者對此之認知,亦將影響到整合之是否可以成功。
就中國各重點中醫藥大學之中西醫結合醫院目前所進行的中西醫整合醫療,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能中不西」,就是能用傳統醫學(中醫)來治療的,就不用西醫的方式來治療。傳統醫療(中醫)儼然成為主流。此和西方國家所推動的現代醫學與傳統醫學結合的理念不同;西方可以說是「能西不中」。(圖1)
就中國各重點中醫藥大學之中西醫結合醫院目前所進行的中西醫整合醫療,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能中不西」,就是能用傳統醫學(中醫)來治療的,就不用西醫的方式來治療。傳統醫療(中醫)儼然成為主流。此和西方國家所推動的現代醫學與傳統醫學結合的理念不同;西方可以說是「能西不中」。(圖1)
現代醫學是廿世紀普世公認的主流醫學迨無疑問。廿一世紀極有可能是更人性化的中西結合醫學將成醫療主流,而這個主流醫療極可能仍將是如西方先進國家所表達的;以西方現代醫學為主體,傳統醫學為輔助的廿一世紀中西結合醫學。
認清角色,則可發揮角色的功能而造福人群;槍砲和刀劍皆可殺死敵人,古時兩軍對峙,皆用刀劍彼此殺戮,等到槍砲發明之後,近代戰爭就不再用刀劍而是用槍砲來決勝負,這不表示刀劍就沒有用了;需要時,如摸黑襲營或巷戰肉搏亦可大大發揮功效。
對於中國所提倡的「能中不西」醫療理念,恐怕到頭來會成為「不中不西」,而病人亦可能因此而受到傷害,筆者以為台灣與中國之背景不同,對許多「有效」之定義亦不同,中國之醫療體系,只可參考,台灣應發展能和世界潮流相結合之中西醫結合醫療制度和體系。
認清角色,則可發揮角色的功能而造福人群;槍砲和刀劍皆可殺死敵人,古時兩軍對峙,皆用刀劍彼此殺戮,等到槍砲發明之後,近代戰爭就不再用刀劍而是用槍砲來決勝負,這不表示刀劍就沒有用了;需要時,如摸黑襲營或巷戰肉搏亦可大大發揮功效。
對於中國所提倡的「能中不西」醫療理念,恐怕到頭來會成為「不中不西」,而病人亦可能因此而受到傷害,筆者以為台灣與中國之背景不同,對許多「有效」之定義亦不同,中國之醫療體系,只可參考,台灣應發展能和世界潮流相結合之中西醫結合醫療制度和體系。
教育學制更改,徹底解決中醫藥問題
台灣設立中醫系是個不正確的決定,醫師不應分「中」「西」,藥品亦不應分「中」「西」。看看現今醫學較進步之國家如美、日、德、法等,醫師只有一種,卻可將現代醫學和傳統醫學作適度的結合而提供國民人性化的醫療。因此,單一醫師制度是世界醫學潮流。
目前台灣有中國醫藥學院及長庚醫學院設立之八年制中醫學系,前者另設有五年制學士後中醫系。統計顯示;至1999年為止;中醫系畢業生共有2434人,其中2161人經中醫師檢覈通過,但實際從事中醫師工作者只有182人。學士後中醫系畢業生共661人,其中595人通過中醫師檢覈考試,因無法考西醫執照因此大都從事中醫師工作,而不能使用西醫之檢查及治療方法。
中醫系學生在學校中只要修足醫學系相關之學分,即可授予和醫學系畢業生相同之學位,實在是台灣教育界的怪現象。也是台灣醫師分為中醫、西醫的不合理產物。如果此制度是合理的,那麼醫學院內除醫學系以外的學系(尤其是牙科)是否亦可修學分而取得西醫師資格呢?此也是在公聽會中官員所表達的疑惑。
中西整合醫學會為了改正現有中醫系教學之缺失,及證照使用之困難,前往中國參訪多次,並提出七年制中醫系課程,並希望在慈濟醫學院中醫系中試辦。畢業後則仍叫「中醫師」。筆者以為最終醫師應一元化才是主流。不應分「中」「西」二種醫師。因此特別在此提出幾種可行性。
一、醫學系內分中醫組及西醫組。(圖2)
為顧及現有制度,中醫系改為中醫組,畢業後授于醫學士學位。在學時二組皆應接受現代醫學基礎訓練,中醫課程應簡化、難懂、死背者不再列入,只教臨床實用課程。更深之研究則留在碩博士班。西醫組或中醫組只要修完相當學分,並取得醫師資格,則可使用中西藥物。
為顧及現有制度,中醫系改為中醫組,畢業後授于醫學士學位。在學時二組皆應接受現代醫學基礎訓練,中醫課程應簡化、難懂、死背者不再列入,只教臨床實用課程。更深之研究則留在碩博士班。西醫組或中醫組只要修完相當學分,並取得醫師資格,則可使用中西藥物。
二、醫學系不分組,但在分內外科等時分出中醫科。(圖3)
此種情況需在醫學系基礎及臨床課程中加入傳統醫學相關基本課程。
此種情況需在醫學系基礎及臨床課程中加入傳統醫學相關基本課程。
三、中醫師養成提昇為醫學系畢業後之碩博士班課程
此最簡單,亦可提昇台灣中醫師的素質,使其凌駕於西醫師之上。
中醫住院是否可行?
理論上看似合理可行,但是有許多事情需要討論,畢竟台灣是民主國家,和中國不同。西方先進國家如:日本、德國等之中醫住院,皆只在少數醫院施行,且為實驗性質,和中國的大規模住院中醫院不同。況且,中國不若民主國家對生命尊重。有許多的中醫藥臨床研究報告,因病人的選擇及方法的使用上有重大瑕疵,而不被西方研究者所接受。因此,治療之有效與否,中國論文之認定困難。
筆者參觀過中國數家中醫藥重點大學附屬醫院,發現裡面竟然也有急診室及加護病房,再看看他們所診治的病人,和一般看門診的病人似乎沒有不同。雖有不少的西方診治器械,但使用率偏低,雖有住院之名,但是否門診可治之病人,而輕病住院,實在不清楚。在中醫住院開放之前不管中醫藥界或衛生署或健保局,皆應有義務對以下數點提出說明,以免病人受傷害,並浪費醫療資源。
筆者參觀過中國數家中醫藥重點大學附屬醫院,發現裡面竟然也有急診室及加護病房,再看看他們所診治的病人,和一般看門診的病人似乎沒有不同。雖有不少的西方診治器械,但使用率偏低,雖有住院之名,但是否門診可治之病人,而輕病住院,實在不清楚。在中醫住院開放之前不管中醫藥界或衛生署或健保局,皆應有義務對以下數點提出說明,以免病人受傷害,並浪費醫療資源。
一、什麼是有效的治療方法?
二、藥品來源(生藥)及有效與否如何判定?
三、住院適應症之訂定。標準住院日為何?
四、醫院之設置標準為何?誰有資格判定?
五、確立現代醫學的主、傳統醫學為輔之治療模式。
二、藥品來源(生藥)及有效與否如何判定?
三、住院適應症之訂定。標準住院日為何?
四、醫院之設置標準為何?誰有資格判定?
五、確立現代醫學的主、傳統醫學為輔之治療模式。
應開放西醫師使用中藥方劑
1976年,日本厚生省正式批准82種中藥方劑,可於日本國家醫療保險制度使用,且規定220種方劑,無需提出臨床觀察資料,即可申請為醫療用藥。
自此,許多接受西方醫學養成教育的醫師,慢慢地對漢醫發生了研究的興趣,進而促使中醫藥在日本發揚光大。限制台灣西醫師使用中藥方劑(科學中藥)的理由不知道是什麼?在坊間皆可自由購買之藥物,醫師竟不能使用,實在是個非人性的決策產物。難道日本比我們更不注重人命嗎?筆者建議衛生署應立即開放西醫師使用中藥方劑,以造福人群,並使西醫師有機會接觸傳統醫學。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鍾尚志院長,曾於1999年7月12日星島日報的一篇訪問稿中說:「中西醫結合是費煞思量的問題,最重要是取長補短,不想有不中不西的情況,培訓出比西醫低層次的醫生。」他亦表示,傳統中醫是一個大寶藏,但需以科學化及客觀眼光看待,不應該有太重的感情色彩。
鍾院長的一番語重心長的說話,也是筆者振筆急書寫出本文的心情,值得醫界先進及有關當局深思。
(台灣醫界 2001, Vol.40, No.3 P.62-64)
自此,許多接受西方醫學養成教育的醫師,慢慢地對漢醫發生了研究的興趣,進而促使中醫藥在日本發揚光大。限制台灣西醫師使用中藥方劑(科學中藥)的理由不知道是什麼?在坊間皆可自由購買之藥物,醫師竟不能使用,實在是個非人性的決策產物。難道日本比我們更不注重人命嗎?筆者建議衛生署應立即開放西醫師使用中藥方劑,以造福人群,並使西醫師有機會接觸傳統醫學。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鍾尚志院長,曾於1999年7月12日星島日報的一篇訪問稿中說:「中西醫結合是費煞思量的問題,最重要是取長補短,不想有不中不西的情況,培訓出比西醫低層次的醫生。」他亦表示,傳統中醫是一個大寶藏,但需以科學化及客觀眼光看待,不應該有太重的感情色彩。
鍾院長的一番語重心長的說話,也是筆者振筆急書寫出本文的心情,值得醫界先進及有關當局深思。
(台灣醫界 2001, Vol.40, No.3 P.62-64)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