潰瘍、胃炎、胃癌的致病元兇--幽門螺旋感菌為害有多大?
潰瘍、胃炎、胃癌的致病元兇--幽門螺旋感菌為害有多大?
雖然大部分的醫生於1983年以前,對消化性潰瘍的產生機轉並不十分明白;不過,大部分的醫生也都同意一句在胃腸科界相當有名的話「沒有胃酸,就沒有潰瘍」。因此,當一個人被診斷患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消化性潰瘍疾病時,都會在醫師的指示下,服用胃乳片、胃乳、泰胃美(Tagamet)、善胃得(Zantac)、蓋舒泰(Gaster)、樂酸克(Losec)等制酸劑。這些藥物可以暫時緩解上腹的疼痛和不適,也可以在6-8星期左右治療部分的潰瘍。然而,在病人停止吃藥後的半年內,舊病復發的可能性達50%,一年內可達82%,而在兩年內舊病復發的比例更高達95%。因此,醫師和病人有一個共同的疑問,那就是「是否得到消化性潰瘍之後,就像得到糖尿病和高血壓一樣,需要終生吃藥。」
這個問題,一直讓胃腸科醫師難以啟口。直到西元1982年,澳洲一家醫院中的年青住院醫師巴里‧馬歇爾(Barry Marshall)和病理學家羅賓‧華輪(Robin Waren),在胃的組織切片上發現了幾十個螺旋形的微生物,很像彎曲桿菌的細菌之後,醫師們才恍然大悟,原來消化性潰瘍和這個後來被稱為「幽門螺旋桿菌」的細菌(圖一),有極密切的關係,也才了解,消化性潰瘍也有用抗生素治療的可能性。
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or Pylori)是一種革蘭氏染色為陰性的細菌。它具備有數根鞭毛,可以在胃黏膜上面的胃黏液內,呈螺旋狀行進,並以此和胃上皮細胞相接觸。它會分泌多種可產生胃黏膜毒性的酵素。其中最重要的一種叫做尿毒酶(Urease)。由於此酵素之作用,幽門螺旋桿菌便可以將胃液內的尿素分解成氨和重碳酸鹽(Bicarbonate)。這些分解出的鹼性物質,就像保護罩一般保護細菌,不受到胃酸的傷害,在胃內存活。
在十幾年前,如果有人告訴你,十二指腸潰瘍或胃潰瘍會傳染,你一定無法相信,甚至覺得此人腦筋有問題。然而,自從馬歇爾醫師發現了胃幽門螺璇桿菌,並親自吞食此菌,證實它確實可以產生胃病變之後,全世界胃腸科醫師的目光都注意到了此菌和胃腸疾病的重要關連。研究報告年年增加,只能以「風起雲湧」來形容。近年來,每年有關幽門螺旋桿菌的研究報告皆超過一千篇,由此可見此菌風頭之健了。
就目前已知的報告中,幽門螺旋桿菌可能有關的胃腸疾病包括:消化性潰瘍的產生和再發、慢性胃炎、胃癌等。
研究顯示,人和人之間的接觸,極有可能是此菌傳染的途徑。報告中指出,此菌的感染和環境衛生的好壞有關,尤其是童年時所處的環境。例如在法國,十歲小孩之感染率為10%。在印度、新幾內亞、越南等地,十歲小孩之感染率則高達40-60%,研究中亦發現隨年齡增加而增加感染率。在英、美、法等西方國家中,四十歲以前的感染率為10-20%,每年隨年齡增加而增加1%。男、女的感染率相同。
在台灣,幽門螺璇桿茵的感染率,十歲以下為20%,二十歲以下為35-40%,二十歲到三十歲則為50%,三十歲到四十歲則高達60%,四十歲以上則高達75%。由此可見,台灣是屬於幽門螺旋桿菌之高感染地區。
以目前既有的資料來看,此菌由口腔進入人體的可能性最大。當它進入我們的胃裡面之後,可能依照圖二所示之機轉在胃內產生病變。
依據國內外的報告顯示,85-100%的十二指腸潰瘍病人,可在胃部找到此菌。在胃潰瘍的病人,亦高達50-90%。
那麼,是否吞下此菌便可產生消化性潰瘍(包括胃、十二指肪潰瘍)?到目前為止,醫學界仍未敢發表此種結論。比較可能的想法是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造就了一個容易產生消化潰瘍的環境,因此,受此菌感染者,在待殊情況下,容易產生潰瘍。
不過,去除此菌之後。可使潰瘍癒合加速,而且復發率從過去停藥一年後80%的再發率,降至5%,已是不爭的事實。幽門螺旋桿菌的抗生素治療,已為此頑疾帶來被治癒的可能性。
西元1994年,馬歇爾醫師為了證明自己的理論,做出瘋狂的舉動,他親自吞下幽門螺旋桿菌,證實它確實可在胃內形成群落,並產生胃炎。最近的研究顯示;慢性胃竇部胃炎,和此菌的長期存在,有相當密切的關係。平均約90%的慢性胃炎病人,可見此菌的感染。
另一方面,約有80-90%的活動性十二指腸炎的病人感染此茵,而活動性十二指腸炎,被認為和十二指腸炎潰瘍的產生,有極密切的關係。
由於幽門螺旋桿茵可引發萎縮性胃炎,而此胃炎已被證實和胃癌的產生關係密切。
最近,在國內外流行病學的調查研究顯示,早期感染率較高的地區,如南美洲之哥倫比亞、秘魯等地,其胃癌的發生率亦較高。不過,這只是統計資料而已。目前仍無法法證實,感染此菌與胃癌之間有直接關係。
由於幽門螺旋桿菌可分泌許多對胃黏膜產生毒性的酵素,產生胃炎;亦可改變胃酸等之分泌。因此,有些學者注意到消化不良和此菌的關係。有不少報告指出消化不良的病人中,感染此菌的比率,比健康的人來得高。且在根除此菌之後,消化不良症狀得到改善。筆者的經驗和這些報告相似。
但是,有些報告也顯示出不同的研究結果。因此,消化不良到底它和幽門螺旋桿茵的關係如何,仍值得進一步的探討。
無論如何,幽門螺旋桿菌和人類胃腸疾病之重要關連已無庸置疑。因此,如何診斷,如何治療,將成醫師們在治療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等胃腸疾病上的重要課題。
長春月刊
1997年元月號
P.191-193
留言
張貼留言